资讯内容 Content

[ADA2007]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诊治特点
——傅祖植教授现场采访
国际糖尿病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作者:傅祖植 2007/8/7 16:08:00    加入收藏
内容概要:

 


傅祖值,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及CMB国内访问学者导师。从事内分泌、代谢专业工作40多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研究方向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研究。现任《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副总编辑、广东省少数民族知识分子联谊会名誉会长。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曾在国外报告论文获得好评。2003年有关瘦素系列研究获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广东省科委科学基金等课题。

《国际糖尿病》: 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糖尿病的诊治有哪些特点?

傅祖植教授:  对于老年人,应尽早发现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状态(例如IGT或/和IFG),以便及早采取处理措施。非糖尿病的老年人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而糖尿病病人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包括心、脑及周围血管病)更为严重,进展更迅速,常会掩盖糖尿病本身的临床表现,这些病人如果没有糖尿病病史,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因此,①临床医生应善于在以各种并发症或伴发病而就医的病人中,考虑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及时做有关化验;②欧洲心脏病研究和中国心脏病研究均已发现,在以各种心血管疾病就医的人群中,若检测血糖均可发现相当数量的糖尿病及血糖调节受损病例;③部分病人可能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糖尿病昏迷作为首发表现而就医,过去无糖尿病病史,易误诊,或误输注含糖液体,加重病情,大大影响预后;④若只检测空腹血糖,也容易漏诊。因此,血糖检测应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病情严重者,应动态监测血糖变化;⑤处在应激状态者,不宜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否则会加重病情。此时应检测血糖,视血糖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在老年糖尿病的治疗方面,应注意:①血糖控制“达标”要注意个体化,不能要求“统一”的数字;②千万要注意预防低血糖,因为低血糖比高血糖带来的损害更为严重,频发的或严重的低血糖可致死、致残;③选择用药上应统一考虑年龄、肝肾功能,不宜选用药效时间长的药物;④警惕“无警觉性低血糖”,一些病人发生低血糖时,不一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表现(例如出汗、心跳等),而可能由于神经系统的低糖而发生昏迷。

 

 延伸阅读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糖尿病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

相关标签

相关幻灯

相关视频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国际糖尿病(www.idiabetes.com.cn)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国际糖尿病 版权所有  2008-2018 idiabete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