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Content

[ADA2007]关于糖尿病诊疗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傅祖植教授采访
国际糖尿病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作者:idiabetes 2007/6/25 16:16:00    加入收藏
内容概要:

 

 《国际糖尿病》:这里有一些网友的提问,其中一个(问题)是老年人糖尿病的诊治和年轻人主要有哪些差异?另外有很多人比较关注新英格兰杂志的这篇荟萃分析,不知道现在研究方面有什么进展?在ADA 参会的专家有些什么解释?现在在临床应用当中,医生和患者该作出什么样的决定?是改变还是维持现状,希望能给一些解释,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傅祖植教授:对于老年人,诊断方面不要等到有症状才想到糖尿病,要从他的并发症,或者(我把它叫做)伴发症,尽管没有糖尿病病史或家族史,我们要善于通过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其他的神经病变的发现及时验血糖,特别是加上餐后血糖,能够及时发现糖尿病,包括做一些术前检测。这些年有欧洲心脏研究和中国心脏研究,可以从因为心血管疾病入院或门诊的患者里面,通过及时的检测血糖,就能发现有各种各样、不同等级的血糖调节异常,有些已经是糖尿病,有些还不是糖尿病,可是出现糖耐量异常,或是空腹血糖异常,这样就能早点诊断出来。

    至于治疗,所谓的达标对老年人要小心,不要强求,因为老年人千万不能发生低血糖,特别是无警觉的低血糖。因为有些糖尿病的患者并没有低血糖的症状,一旦发生低血糖老年人不一定有饥饿感、出汗、心跳等,可能一下子就出现神经系统的低糖,昏迷,更严重就成植物人了,这一点要警惕,不强求要达到很严格的控制的指标。用药要考虑年纪大,肾功能的问题,就算用胰岛素也要注意不要用太长效的胰岛素。
至于最近文迪雅的事,要客观的讲。因为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那个作者自己也认为这个荟萃分析只是从很多别人的研究收集起来的,但是这些文章不是专门来研究罗格列酮对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影响的,来源不是很全面。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不要一左一右,产品一出来一下子一窝蜂不分适应证就使用,文章一出来又一下子否定,对于一个产品我们始终要考虑它的适应证,有没有存在禁忌证。2004年美国ADA和ASA已经对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使用有一个共识,里面谈到对年纪很大的老年人、有心梗史、有心衰史的患者用药要小心。其中还提到如用药过程体重增加超过3公斤,也要注意。一个药好不好关键是医生对它的用药指针掌握的好不好,有没有存在无论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禁忌证,这样安全性就会增加了。
 
   《国际糖尿病》:去年IDF上发了一个DREAM研究,一个是ADOPT研究,也是关于这个产品的,这两个实验你觉得对于临床治疗策略和指南的制定有什么影响?
 
    傅祖植教授:这两个都是非常好的研究,起码它谈到作为单药能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里面谈到格列苯脲,有人觉得好像是为格列苯脲翻案。我觉得从研究来讲反映的是这个问题。可是ADOPT研究都是挑选新诊断的患者,从病程来讲是比较早期的,这些患者的胰岛功能还有一定的储备功能,并发症也不是很严重,反映出来格列苯脲还是有一定的效果。同时心衰患者不太多,结果和选择的病例有很大关系。但毕竟我们也可以从这些研究中得到一些收获,但是不能用它来指导全面的治疗。临床医生选药一定要动脑子。
 

 延伸阅读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糖尿病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

相关标签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国际糖尿病(www.idiabetes.com.cn)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国际糖尿病 版权所有  2008-2018 idiabete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